A股七年一轮的牛市何时来临!
(资料图片)
A 股“下半场”启幕 结构性行情或持续继 7 月“开门红”后,市场步入震荡调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周分别下跌 0.17% 、1.30% 、1.57%。私募人士认为,下半年的行情已经拉开了帷幕,市场风格可能会发生切换,业绩优良的好公司可能会重新受到资金的关注,从而带来赚钱效应。 杨德龙(知名私募人士): 下半年市场风格可能会发生切换 下半年的行情已经拉开了帷幕,市场风格可能会发生切换,业绩优良的好公司可能会重新受到资金的关注,从而带来赚钱效应。 我认为当前市场处于三重拐点叠加的阶段。第一重拐点就是经济增长的拐点,今天上半年经济增长呈现出弱复苏的态势,7月份开始一系列稳经济增长的政策可能会逐步出台,提升经济回升的力度,当下正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拐点。第二种拐点是市场的拐点,就是说上半年市场的上涨,主要是靠两大板块的上涨。如果剔除AI和中字头板块的贡献,上半年的很多个股其实价格在2900点之下。第三个拐点是属于市场风格的拐点,上半年市场风格比较偏,除了AI和中字头之外的其他板块多数是下跌的,下半年市场的赚钱效应将进一步扩散,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场风格将从炒题材转向炒业绩,而业绩优良的新能源、消费等优质龙头股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机会。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下半年市场当前开局良好,投资者要坚定信心,通过配置好股票、好基金来抓住机会。 人工智能板块是今年表现比较火的一个板块,A股无论是业绩好的人工智能的概念股还是没业绩支撑的都出现了大涨,这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而近期很多花样减持,也让大家看到很多减持的公司大多数是属于AI的公司。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激发了大小非减持的动力,这一定程度上也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就是说我们看好人工智能长期发展的趋势,ChatGPT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国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可以关注,比方说在芯片半导体,以及无人驾驶以及其他的人工智能领域,可能有做出比较大应用和技术突破的公司,但是目前确实研究起来比较难。今年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股票都出现了大涨,有投资者甚至把AI翻译成“All in”,这其实体现出一定的风险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建议大家还是保持谨慎,及时获利了结,去布局一些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然后等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看出哪些公司可能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哪个公司在技术上会出现突破,或者是在应用上能释放出业绩,我们再去配置也不晚,现在还是要注意其中的风险,不要过多的去炒作。 从国家调整产业政策来看,未来可以看好的行业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第一是大消费,第二是新能源,第三是科技。而大消费包括像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等等,而新能源的话则是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储能等,而科技的话则是包括像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等行业,所以在投资上,我们要看到哪些行业是属于长期的投资机会,哪些是短期的。像之前调整比较大的医药板块主要是受到集采的影响,现在集采政策应该是已经是属于接近尾声,而很多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的医药龙头股,还有一些具有品牌价值的中药龙头其实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当然受集采影响,业绩出现比较大下滑的仿制药企业可能机会可能就不多了,这一点投资者也要区分。而对于消费类产品,我认为现在也是一个布局的时机,下半年消费复苏力度可能会加大,消费方面出台的政策利好可能也会较多。又加上白酒、食品饮料等品牌消费品具备比较好的盈利能力,所以在当下也是布局消费类产品的一个时机。 三季度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中美股市的表现。外围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强于A股市场,也强于港股市场,所以让很多投资者也感觉到比较困惑。下半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增强,而欧美经济增速在放缓,所以在上半年欧美股市大反弹之后,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而A股和港股的优质股票则在今年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估值上也比较低,所以现在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配置时机。所以在资产配置上可以加大对于A股和港股的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的配置比例,对于涨幅比较大的外围市场的投资,外围市场的产品可以及时的获利了结。 当然最近也有一些机构让AI来管基金,也有人疑问基金经理会不会失业,实际上AI在基金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是还无法完全取代取代主动选股,也无法证明可以击败基金经理。可能AI更多还是在辅助基金经理进行研究选股这方面会起到辅助的作用,包括对于全球资本市场配置这方面AI也能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所以在投资上来看,我认为下半年在布局上可以多布局业绩优良的主动基金。 陈远壁(知名私募人士): 翻身行情还要看 AI 引领 A股有种说法是“无穷六绝七翻身”,经历过五月的大调整和六月的大波折后大家对七翻身的期待确实很高,尤其是7月第一个交易日的大涨又强化了预期。然而,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大涨一天后市场就步入了震荡调整的基调,本周下半周的三连跌更是让人大失所望。其实七翻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不过时间点没那么快,可能要到中下旬。因为市场刚经历一波调整后恢复元气需要时间,而最近各类影响市场的事件频频又加剧了波澜曲折。然而这三天的调整并非新的一波跌势开启,而是之前反弹动能缺乏后的回踩确认,下周就有重启反弹可能,只是过程仍然会有曲折。 7月以来的行情你说没机会,其实每天的盘面都比较热闹,只是难赚钱。热闹是在于盘面每天都有不少热点板块在活跃,甚至一天就有十几二十几个板块异动。难赚钱则是因为没有持续的主线,活跃的板块基本上是跟随消息面而动,是电风扇式快速轮动的行情,先手坑后手或者说是晚一步就坑的特色很明显。有句话是“不怕没热点,就怕热点多”,最近热点多就让很多资金尤其是短线客无所适从。热点多而快且是情绪小票占主导的阶段,核心票并不明显或者说是不多,基本上是炒一把就跑的套利思路,太入戏太格局就不行。消息面驱动行情的特色很明显,资金跟着消息面走,结局就是快速轮动,至于什么时候轮到哪个板块是有点随机的,挨揍却是防不胜防。看消息面炒股就是看着热闹但把握并不易,因为早出现的板块随时可能被后出现的所替代,即后浪推前浪,后浪一旦更强就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没有主线,情绪投机占主导,资金对消息面太敏感,其实都是小资金行情的体现,大资金观望气氛浓厚。其实大资金赚钱主要得靠阶段性反复活跃的趋势性热点即主线,情绪小票即使一窝蜂起来的不错,实则是容纳不了多少资金的,更何况一哄而散的砸盘时还跑不赢。我们一般投资者也应该扛住轮动类小题材的诱惑,别看着什么脉冲就去追,频繁地追涨杀跌容易被来回收割。随着轮动的热点带来的跟风效应及赚钱效益越来越弱,机会就将回归已经炒出过热度的票了,即先盲炒后聚焦核心。 当市场没有主线时,操作策略以求稳为要,偶尔小打小闹一下就跑。自从AI这个主线调整后市场就进入了电风扇式轮动的行情,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轮动后多数板块已经轮了一圈,接下来两个星期可能是会是个主线酝酿期,这个主线既有可能是旧主线的回归,也有可能是新方向的出现,笔者认为更可能是前面一种。 其实,今年以来唯一的主线就是AI,只不过由其延申出来了很多热点板块。七翻身的行情可能仍需要AI来引领,另外会伴随着中报行情,中报会带来同板块中不同个股明显的差异化表现。总的来说,能引领七翻身行情的可能是AI叠加中报这种双轮驱动的热点,AI是成长性预期的大方向,中报业绩则是基本面支撑。可以在AI+中报这个大方向中去寻找已经调整充分却质地和逻辑过硬的品种,而非看板块去博弈情绪投机,很多大炒过却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票中报对其是利空,甚至可以说接下来的AI行情会两极分化很明显,需要重个股本身质地。其实最近一度涨的不错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板块都是AI应用行情的延申,后续再出现其他应用方向也有可能。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当前都偏向于概念炒作,但未来成长性会有,从而得严格注意节奏问题。短线大炒后得慎重,调整下来则可以找逻辑过硬品种的机会,相比较而言无人驾驶场景应用落地更快,基本面兑现也就更快。 玉名(私募基金经理): 下周有望探底后企稳 本周有过月初惯例开门红,也有随后的回落,沪指跌破3200点,节奏依然保持。周后期有外盘因素调整,不过A股还是自己的节奏。对金融市场,有一个思路,那就是在外盘角度,新高不断,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从利好角度解读;对A股,新低不断,弱势格局,那么所有的因素就是从利空角度解读的,这就是市场最典型的情绪。所以,明确弱周期,就是明白这个周期的特点,要的是活下去,活得久才是关键。政策刺激方面,近期也有,但很难有大的因素,因此也是导致市场波段因素。如果说非要大级别反弹,那需要经济实质因素或政策因素配合。所以,还是要做好相关弱周期持续较长时间的应对心理。 指数角度,经历一波调整后,下周又是有望探底后企稳的因素。因此,下周也到了注意中字头的节奏的时间。6月27日我们看到中字头全线走强,“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大基建等集体反弹,7月3日又是这样的品种活跃护盘,因此,想要指数企稳,大块头企稳是关键的。实际上,在这一波指数调整前,这些品种先于指数止跌和筑底的动作。这就是为何提到,中字头是指数止跌看点的原因,下周对此也要有所注意,同时中报也开始发酵,实质因素更加被市场看重。 我们研究行业,构建投资组合,实际上,这里面的所有目标,都不是为了让股民在局部赚得多,而是为了“活得久”,唯有活得久,才能赚得多,这是破题的思路。因此,你可以抱怨市场差,抱怨情绪跌得多,但还要反问,自己有没有为此做了应对,还是只想着找理由,而忽略了该做的事儿。弱周期的所有目标是如何更好地“活得久”,资金越少的,往往贪欲越大,追逐风险,炒妖追高,最终惨败;且最喜欢折腾,总是盯盘,解盘,活得很累,却视野很小,不知道大利润和影响涨跌的思维都在自己视野之外了。相反,大资金构筑投资组合,有稳定现金流产出后,又利用大周期,博弈新兴行业赚取大利润,这样总是保持一种稳健的反脆弱状态。 黄智华(资深投资人): 半年线是阶段强弱分水岭 本周大盘缩量受压整理。据报道,7月6日,为期三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披露,在年初Chat GPT技术创新引爆下,今年以来,A股点燃了这轮人工智能行情,并走出了不少大牛股。这波AI行情所带动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赛道,还有半导体等相关产业链。A股由此迎来2023年真正的行情主线。 对人工智能,有人说是风口、是泡沫,但也有人看到了AIGC在直播、电商等行业开始替代人力,这或许可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发市场关注。近段市场调整其中或与人民币汇率走弱有关,市场转强或仍有待人民币汇率走强。 对于市场走势,正如上周分析,沪指60日均线和半年线是一个重要关口,是七月能否“翻身”的关键。沪指本周三接近60日均线和半年线而受压,周四、周五继续调整,由于量能未有效放大,估计60日均线和半年线难以一下子上破,仍构成阶段压力,等待成交量变化,60日均线和半年线仍是未来体现多空能量的重要关口。 沪指今年4月25日3229点与5月25日3168点两低点连线,与2022年8月17日3296点、2022年9月13日3278点、2022年12月6日3224点等高点连线,以及2022年11月10日3022点、2022年11月28日3034点、2022年12月23日3031点等低点连线,三线交汇于3080-3100点区域,仍或构成下方重要支撑区。 近几年市场不景气,部分个股大起大落也导致市场波动风险,一些股友炒股炒上了“抑郁症”。一般来说,当股市大跌,持有的股票大跌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心情低落。美国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曾指出,与股票市场相伴就如同是有了一位患有狂躁抑郁症的合伙人。格雷厄姆认为,当市场先生对未来陷入一种忘乎所以的、狂热的、痴迷的情绪,并且愿意以疯狂的价格接盘你手中的股票时,你就应该把股票卖给他;相反,如果他被沮丧与绝望所折磨,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卖出股票时,你就应该出手买入。 股市投资要理性,平常心待之,才能避免炒股出现“抑郁症”。例如,一些业绩稳定增长、派息收益率比存银行高得多的大蓝筹,长期持有就可进可攻退可守,平常心理性长期投资就不会“抑郁”而最终成为赢家,有的银行股今年还创出历史新高,可以说以往什么时候买都最终能赚钱。 银行保险股、煤炭股、汽车股近周相对较稳,这些品种不少估值低,业绩稳步甚至大幅增长,是历史难得低吸的机会,特别是其中个别市盈率更在3倍以下,市净率在0.4倍以下。当然,目前市场萎缩,启动牛市仍需等待。 卧龙轩(资深投资人): 当前市场行情保本是关键 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那美联储的加减息,必然影响着全球的资本市场,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才敢于在新冠疫情下巨量印钱,而国内的通胀最高时也只有10%左右。然后觉得差不多了,则收紧银根得以去收割其他国家。只不过这次收割的是欧洲,我国对其是见招拆招没被收割成功,不过股市方面却是一言难尽,今年来基本都是低迷的状态。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美联储连续加息10次之多下,当前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破5%、是2007年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国债利率也突破4%。在实体经济不好做的当下,这么高的利率,必然会吸引全球资金回流到美国,A股好不了也是自然的。不过须注意的是,今年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达到1800亿元,但却没有一丝涟漪,这说明A股走弱有自身的原因。新股超发与再融资还是根本原因,如上半年173只新股上市,募资合计2097亿元,这已经把外资的那点钱完全对冲了,再加上再融资与大小非减持,那就更难转好了。 其实从今年的盘面,我们也可以明显感觉到钱很难赚。其中白马股继续杀跌为主,套牢了一批价值投资者;而新能源更是一片颓势,则把众多公募基金打趴下,这也让基金发行变的困难,上半年清盘的不在少数。而游资与场内活跃资金,只能是小范围的搞人工智能板块,但也面临着量化盘的收割,这一波人工智能概念跌下来,不少投资者亏损也是血淋淋的。如此来看,当前的市场就如绞肉机一样,我们在这样的市场中务必以保本作为第一要义。 在以融资为主的市场,资金将会更倾向于博弈,那要想持续性赚钱就很困难,我们只有等明确的主线走出来,然后顺势去做才能获得好的收益,没有主线就尽量多看少动,这能回避很多没必要的风险。不过A股虽然一蹶不振,但当前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在美联储加息近尾声、中国经济将缓慢复苏下,我们应该坚持下来,不要倒在这黎明前。 美联储当前的利率达到5%,必然也会反噬到自己的。因此尽管7月份还有一次25个点的加息,但接下来再次加息概率较低,今年降息无望那明年初则会实行。届时全球流动性会迎来拐点,资本市场也会迎来新的变化。A股当前低位的廉价筹码,大家应该拿好了。 从长期来看,大盘这个点位根本就不用担心,持有历史低估值的品种,不用想那么多,坚定持有信心即可,这其中包括暴跌过后的白马与新能源。而短线方面,本来就是赚波动与情绪的钱,那在情绪很弱、涨停都很少、且炸板个股众多下,就应采取回避休息策略,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投机的,懂得休息才能走的更远。(金融投资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