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热点资讯 >详情

壹心为工·人物|刘世瑞:木本无华更无律,人有匠心定琴音

热点资讯 来源 :齐鲁壹点 2023-04-19 16:35:24

记者 孔令茹 徐宁


(相关资料图)

“观其器能知其巧,应乎手需在乎心。”悠悠运河畔,手工艺人刘世瑞在工作室内无数次写下这句话,这也是他作为乐器制作世家传承人数十年来对匠心的理解。

一块木料、一张琴皮、一块样板,而后成为一把声音通透的乐器,这是一位老手艺人对于匠心的坚守,他用传统技艺诠释了“木本无华更无律,人有匠心定琴音”。

悠悠运河畔

手工乐器在此四代传承

济宁运河畔,一个十几平米的工作室内挂着各式二胡、板胡等乐器,刘氏民族器乐制作历经四代,传袭至今160多年,工作室的主人叫刘世瑞,其传承的技艺“刘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选材下料、合琴筒、顺琴杆、缠琴轴、蒙琴皮、定琴音,在刘世瑞的手中,各项手工制作流程看似云淡风轻,实为遵循精工巧做之祖训的传承和沉淀。因手工技艺精湛,制作的乐器做工细腻、音色精准,不少省内外的琴师都来此定做乐器。

作为济宁地区的乐器世家,刘氏家族有着较为清晰的传承族谱。清中晚期,刘世瑞曾祖父刘兴宬跟随叔父来到济宁,靠制作民间乐器生存,凭手艺掌门撑户定居济宁开店经营。

家人所取名讳都是以乐器木器定名,祖父兄弟四个起名为:鏧、馨、磬、㲈这四件古乐器;父亲兄弟起名为:龙、祥、凤、翥,是以明清家具上雕刻的腾龙、麒麟、凤凰、玄武定名;刘世瑞兄弟5人名字为:栋、霖、森、瑞、湖。

刘世瑞自幼跟父亲学习木工手艺,后带着木工工具参军入伍;退伍后,于1982年正式跟父亲学习做琴。20年后的2002年,刘世瑞才郑重接过这份家业,沿用父亲工具样板,开设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刘奎龙板胡店》。

纯手工精心打磨

售价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常年与木料打交道,刘世瑞熟知各种木料的习性。比如说制作二胡,多以老红木、紫檀木等木料制作。“琴筒木材要顺年轮径切下料,木丝厚薄要一致,琴筒的每面木板有三个响点两个哑点,制作中需要尽力控制各木板厚薄,还要预留琴杆受力后的变形量,增加抗弯强度,制作出的乐器音准固定,操琴时音准变量小。”刘世瑞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示自己收藏的木料,因木料材质不同,所制作的乐器每把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琴皮也是乐器制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刘世瑞目前制作的乐器多采用优质蟒蛇皮。“蟒蛇皮有着独特角蛋白鳞片发音的特性,通过反复用力按压抻匀蛇皮纤维,控制各边角皮面松紧度以达到所需音量,实现蟒蛇皮鳞片的同频共振。”刘世瑞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优质的二胡不只是外观优美线条顺畅,更重要的是声音效果。

现在刘世瑞使用的乐器样板,多半是父亲在1980年以后专门为其制作的标准样板,除此之外,所使用的传统手工工具也有着数十年的岁月沉淀。

“做手工艺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懂工具、会使用工具,这把马牙锉就是因加工老红木琴杆的需要,按照平剐切削原理制作的。”聊起来工具箱中年代久远的工具,刘世瑞如数家珍,正是刘家一代代人对工具和技艺的精益求精,使得刘氏民族器乐制作传承至今。

广泛授课,频繁记录

写出三万字的技艺工具书

从跟随父亲学艺,到现在独立创业传承这门技艺,刘世瑞数十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一件事是“频繁记录”,即将乐器制作从选材下料、合琴筒、顺琴杆、缠琴轴、蒙琴皮、定琴音等繁琐步骤用手机记录下来,目前已有三万字左右的文字记录。

2021年,“刘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也是第四代传人刘世瑞身上肩负的重任之一,即将技艺传承下去,并后继有人。基于此,刘世瑞这份三万字左右的文字记录或可以成为一本系统化的技艺工具书,并无偿奉献给想要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

“如何将家传技能持久传续,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反复问自己,而最终能落到实践中的,或许只有八个字‘广泛授课,频繁记录’。”刘世瑞说,目前自己是济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努力在职业教育领域扩展手艺人生存空间,同时细致整理二胡制作教学教材、板胡制作、雷琴制作等笔记,留存好每一道乐器的工序和样板。

刘世瑞坦言,做手工艺人最担心的一件事是“技绝无痕”,在为后人留下文字记录的同时,他丝毫不敢松懈,用一双手与精密机器做较量,以匠人之心诠释“木本无华更无律,人有匠心定琴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